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省重点学科
——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优势特色学科
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是我国较早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研究的高校之一。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早可溯源于1951年成立的平原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后续组建、更名为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社会科学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等机构名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从未断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依托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2011年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并与国内外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60人,兼职研究人员三十余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9人,博士37人,在读博士6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2人、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会理论人才4人;1 人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1人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1人入选2015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多位教师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优势特色学科,依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河南省重点马克思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课程与教学论(思政)、学科教学(思政)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全国首批,河南唯一)、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现有“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三个部级科研基地,并拥有“河南省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三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20余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20余项,省级研究项目60余项;获省级社科成果奖18项,团中央调研成果奖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专著10余部,新增科研经费700余万元。
学科建设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坚守学科使命,秉持立德树人的学科建设的核心价值,建设“服务型科研”,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建成了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凝练成了“寓道于业、寓教于策、寓学于做、共同成长”的实践教学理念,总结实施了集成式实践教学方法。平台投入使用后,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编译局局长贾高建、教育部社科司原司长杨光、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张祖英等领导、专家先后莅临参观。海南大学、西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四川旅游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省内外数十所高校同行先后来校交流,成为展示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窗口。
学科建设是学院的重点工作,学科建设坚持高水平的学科研究基地、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建设、同步推进。学院学科建设的整体思路是:紧密结合我国尤其是河南省及中原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形势,树立大局观念、瞄准学科前沿、结合经济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形成特色优势。在学科发展上注意坚持紧扣学科发展前沿与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并重;坚持开拓高新研究领域与学科现有基础条并重;坚持学科整体学术水平提高与特色优势领域突破并重。
近年来,学科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组织承办了多次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打造集会议、论文、著作等在内的综合性高端学术品牌“牧野论坛”,先后邀请了艾四林、郭建宁、吴潜涛、王炳林、王树荫、骆郁廷、钟明华、肖贵清、蒲国良、卢黎歌、陈金龙、刘建军、王永贵、李佑新、徐俊忠、吕薇洲、辛向阳、宋进等数十位知名专家交流合作。
学校省部共建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将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统筹规划、凝心聚力、传承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明理求是、守正创新的学术研究态度,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建设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