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官微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实验进行到什么步骤了?实验的结果如何?”物理南楼研究生工作室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在物理南楼与勤政楼之间往返不止,师生讨论的频次不减,把创新卓越作为日常话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这就是刘玉芳。自1983年走入师大,刘玉芳开启了高等教育的求学之路。四十载寒暑易过,他始终坚持初心使命不变,变的却是肩上更为重要的责任与心中更为热切的牵挂。每一次交流合作,每一次基金论证,每一次学科建设,每一次学位点申报……他的身影都会出现,而他的出现,也会给大家带来最大的心安。
以恒心追梦求学之路
“我高考时外语成绩并不是很好。当初本科进入师大被分在了慢班。”回忆本科期间“艰苦”的求学经历,刘玉芳笑着说,“为了补足差距,我们三四个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自发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学习,积累词汇量。从字典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我们把《英华大辞典》中带有星号的单词一个一个记……后来,字典生出了很强的油腻,连页缝都因被多次翻页染成了黑色的。”刘玉芳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学习英语的场景,至今还保留着那本见证着自己勤奋学习的郑易里等编的《英华大辞典》。即使家庭条件略显困窘,出于对知识的热爱,他仍旧节衣缩食购买了红灯牌收音机,作为日常“磨耳朵”的工具。“在那个年代,这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攒钱的滋味也并不好受,但为了学到知识,现在想想也很值得的。”日复一日的勤勉努力让刘玉芳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英语成绩很快上升,在大一学年末被推选作为代表,准备参加英语竞赛。“大三、大四时,四六级词库里的单词对我基本上没有了压力,我就和几个同学们一起凑钱订了一年中国日报英文版(CHINA DAILY),这为我本科阶段的外语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更为我读研、读博期间顺利地阅读外文文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徜徉在充满奥妙的物理世界中,如果没有英语这个工具和助手,很难想象跋涉的艰难和攀登的吃力。如今看来,对于知识纯粹的热爱与日复一日勤勉的坚持,才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刘玉芳感慨道。
以初心服务国之大者
以爱心担当育人
“跟风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上是要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当下和未来的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教育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知识的培养很重要,创新思维的培养更重要。培养出有创新思维的人来建设改造社会,是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我向来认为,一名好的老师应该具有艺术表演的才能,站上讲台授课和艺术工作者登台演出一样,需要将身心沉浸于课程,与学生协同完成知识传递,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联动与合作。” 身为一名教师,刘玉芳如是总结他的育人理念。
“即使是相同的内容,面对不同届的学生讲授时,讲课方式也要跟随时代、学生成长背景有所变化。”刘玉芳对于学生基础课程的设计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近两年,我们还在不断深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实践,把比较成熟的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他先后担任了本科生的《原子物理学》、硕士生的《分子结构与光谱》《红外器件与技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等课程教学。作为研究生导师,他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河南省优秀毕业论文、河南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作为教学带头人,他申报的“物理学创新性人才培养”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不仅是育人模式与理念的及时更新与积极探求,刘玉芳对于学生的培养还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中。“近两年课题组进了很多年轻的博士,刘老师对于他们非常关照。他常常自掏腰包,以个人经费支持学生的科研实验,确保其课题研究顺利开展。”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物理学院于坤老师感慨道。“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刘老师从不在意,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那句‘全力支持未来人才的培养,大家都有责任’。”
正是在刘玉芳这种“得天下英才慷慨而育”信念的支持下,一支学术严谨的科研团队、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正茁壮成长:3名年轻教师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6名年轻教师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研究团队中多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他牵头负责的“光与物理相互作用”团队2012年获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领的“光电测试技术”团队2015年获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我很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建议他们多向优秀人才学习,胸怀大志,不断的放远眼光、拓宽视野。”刘玉芳对于青年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也十分重视。他推动加快实施青年才俊发展计划,参与谋划物理学院建设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红外光谱测量与应用中心、量子调控实验中心、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中心等高端实验平台,力争实现国家级平台突破。
以匠心绘就发展蓝图
作为物理学院的学术带头人,刘玉芳积极参与推动学院事业改革发展。学院2009年起开始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联合培养博士,2012年牵头获批光学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牵头获批光学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面向国家和河南省战略需求,学科重点建设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电波研究院和半导体离子束大科学装置(一院一装置),积极打造高端科研平台。
“发射率是一个随波长、温度变化的复杂物理量,因此高精度、宽温区、宽波段的光谱发射率测量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国家基金的支持以及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建立了零下80度到两千多度的超宽温区光谱发射率测量装置,突破了目前国际报道的发射率测量最低温度极限,测量波段1-1000微米,几乎覆盖整个红外波段,测量精度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业内得到了高度认可。”刘玉芳对于科研的思路一向明晰,就是要突出学院优势特色,培育实施一流课题。基于此,他瞄准方向,带领学院科研团队正在着力攻关解决红外光谱测量等领域在先进金属冶炼等产业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
“坚持跳出师大办师大,跳出教育办教育的理念,瞄准标志性成果和标志性人物,走交叉融合之路,推动物理学学科实现‘双一流’突破。”这是学校提出的“双一流”学科创建路径。刘玉芳是这一路径的积极践行者。他推动物理学、材料学、光学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服务河南省装备制造和智能传感等产业发展。面对“双一流”创建,他将未来的科研方向瞄准服务地方产业。“现在,我们正和中科院半导体物理所等单位共同牵头建设一个省重点实验室:半导体光电子河南省实验室。”刘玉芳讲到。“未来,我们还会在红外物理这个主打领域,探索关于红外调控的研究,也会以红外为基础延伸到与半导体物理相关研究。”
“自1983年到现在,我在师大已经近40年的时间,我总是希望师大能够变化更大、变得更好。”谈到对于师大未来发展的祝福,刘玉芳深情地说。四十余载风雨灿漫,四十余年埋首躬耕,刘玉芳始终怀纯朴之心,于师大科研篇章中书写弥贵华年;始终秉不渝之志,于师大英才沃土育桃李满天。不忘初心,这是他不断求索的不竭动力;坚守匠心,这是他一以贯之的科研精神。正值百年校庆之际,我们都应相信,拥有一批像刘玉芳这样对学校、对工作有着满腔热忱的优秀教师,师大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人物简介:
刘玉芳,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原学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为河南省红外材料光谱测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专款项目、NFSC-河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转自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
文学院 夏雨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