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 袅袅炊烟,这是你忘不掉的师大味道

时间:2018-03-14浏览:142设置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

伴随着广播站里传来的悠扬歌声

人群拥着往食堂赶去

主干道上的少年骑着单车

载着笑语嫣然的女孩儿

在春风荡漾中

他向身后的她问:“今天,我们吃什么?”



食堂伊始


是啊,吃什么?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问题,但它往往带着那么暖的颜色和说不清的情谊。从粮票到饭卡,从小食堂到“万人”,师大人吃饭的方式和地点已经有了太多的变化。如今,春风又起,在袅袅升起的炊烟中,让我们讲一个炉火边的故事吧。

太遥远的建国之前的故事,我们已经无处探寻,故事只能从七十年代末讲起。那时的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物质资源较匮乏,食堂条件也无法与现在相比。那时候桌子少,很多同学打了饭都是站着或蹲在地上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我们常常念叨的话,估计只有那时的学子才更懂得它的真正含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尚未真正富足,这投影在我们食堂上便是就餐条件依旧艰苦。那时的学校食堂分为化学院与外语学院食堂、体育学院食堂等,数学系作为第一大系独自享有着学校的最大的食堂。每个院系食堂相对独立,几乎不可以串着食堂吃饭。那时在食堂所通行的是“份饭”,也就是一个馒头、一份菜、一碗汤。

 

不过那时菜品匮乏,一个食堂也不过是一两种菜,没有什么选择空间,直到八十年代“份饭”才被自主买饭替代。而学生打饭也不像现在这般便利,都需要饭票 ,且饭票是定量的。饭量小的女生用不完,就借给男同学用。当时的就餐环境也是艰苦的,只有桌子,没有凳子,大家都要站着吃饭,食堂也没有统一配备餐具,都需要学生自带,且自用自洗。



硬件升级


美好的东西一直在传承,尚待改进的东西也一直在发展,时代的大手继续勾勒出食堂的浓墨重彩,为它新添一笔又一笔。


1982年建立的学生四食堂也就是现在的学府餐厅正式宣告了全校大型食堂的到来,改变了院系食堂的传统。在此之后,食堂的设施也大为改观。1996年,学校引进了刷卡机,正式开始了微机售饭,陪伴多年的饭票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1997年,学校把食堂原有的木桌凳全部换成了玻璃钢和不锈钢餐桌,就餐环境大大改善。而2000年落成的学苑餐厅真正结束了院系食堂这段历史。2018年,学校把万人餐厅一楼桌椅换成崭新的绿桌白椅学生就餐环境更是大大提高。

 

“学苑餐厅”常被人称作“万人餐厅”是因为这个食堂真的能容纳一万人吗? 其实不是的,其实是因为学苑餐厅的总面积是一万平方米,所以它被称为万人餐厅2008年才建成的东苑餐厅相比于其他两个食堂显得年轻而又有活力,无论从就餐环境还是建筑本身。都更上一层楼。而东苑餐厅三楼的清真食堂则充分照顾到了少数民族,更好的满足了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


温暖长存



这么多年了,硬件一直在变,食堂的温暖可一直没变过。

 

校园里总有那么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五点多就起床,三餐从来不在正点吃,不怕后勤一线的油烟熏烤,不怕一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站立,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无论落日低垂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他们的内心总是朴实的,一身被油烟熏烤过的工作服,穿上的时候万物俱寂,脱下的时候无人知晓。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华美的舞台,有的只是那份责任,只是那份热爱。


学苑西厅的经理魏红,19岁便来到师大食堂成为一个一线厨师,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亳无怨言,她把餐饮服务工作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她说,在餐厅每天为学生制作可口的饭菜,看着学生们吃的香喷喷的,心里就乐呵呵的。

 

现在的食堂虽然是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的,但更多的靠的却是每个人从内到外的那种淳朴和敬业。双选会时不用招呼就到一线帮忙的员工,因为长期不规律饮食造成的职业病,这些饱含敬业精神的创子不胜枚举。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师大人,他们奔走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师大人。

魏红回忆说,以前各个学院会组织学生周末来帮食堂干活、体验生活。她至今记得生物系的一个学生,当时是生活部部长,经常组织学生活动,现在已经在英国工作多年,他们还保持着亲情般的友谊和联系。

 

是啊,食堂,是相遇的地方,是发生故事的地方,是人和烟火温暖妥协的地方,是传承着质朴生活品质的地方。



学习氛围


在食堂买饭就餐时,经常会看到一些略显稚嫩的面孔,他们是来这里勤工俭学的学生,有的是因为家庭困难,有的是为了锻炼自己,他们身着一袭白色工装,在各个窗口从容地忙碌着,脸上带着青春特有的自信和坚毅。

 

除了这些年轻的面孔,还有一群不知疲倦的求知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食堂变成了师大的另一个自习室。大家似乎都偏爱这里,冬天可以躲避狂飙的寒风,夏天可以遮盖炙热的光线,而且,食堂的工作人员从来不会阻止。即使有时候太多在这里学习的人已经有些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但食堂经理总会挥挥手说:不要管,不要管。



买饭的年轻学子,卖饭的叔叔阿姨,早晨在这儿背过的英语单词,勤工俭学的同学抬头回报你的一个腼腆的微笑,这些或许都写不成什么故事,但它就像炊烟,融进你生活的一角,又像碗热汤,暖了你的心肠。



记忆永存


当众人坐在餐桌旁享受食物带来的满足感时,当我们像“围炉谈话”般在这里畅谈心声时,或许会在不经意间瞥向那熟悉的白色身影,他们围着现代化的灶台不停地弯腰、起身,来回地走动着,用心为师生烹饪着三餐。或许你还会想起,将近一个世纪里。师大的人就这样一起吃着饭,品尝着口味的咸淡。

师大的学子换了一批又一批,食堂的工作人员也一波一波来来去去,但每天的炊烟,还是一样在师大的天空升起。那是独属于我们的烟火味,那是我们横亘九十年不变的温暖气息。


岁月更迭   时光匆匆

又见炊烟升起

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

飞到师大

远方的朋友 如果你来

就带你来这里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