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发布者:肖亮亮发布时间:2021-04-12动态浏览次数:1567


马克思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官方科学和自由派科学)极大的仇视和憎恨,这种科学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某种“有害的宗派”。也不能期望有别的态度,因为建筑在阶级斗争上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公正的”社会科学的。全部官方的和自由派的科学都这样或那样地为雇佣奴隶制辩护,而马克思主义则对这种奴隶制宣布了无情的战争。期望在雇佣奴隶制的社会里有公正的科学,正像期望在应不应该减少资本利润来增加工人工资的问题上会采取公正态度一样,是愚蠢可笑的。

不仅如此,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一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现在我们就来简短地说明一下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来源以及它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在欧洲全部近代史中,特别是18世纪末叶,在同一切中世纪废物,同农奴制和农奴制思想展开决战的法国,唯物主义成了唯一彻底的哲学,它忠于一切自然科学学说,仇视迷信、伪善行为及其他等等。因此,民主的敌人便竭尽全力来“驳倒”、败坏和诋毁唯物主义,维护那些不管怎样总是为宗教辩护或支持宗教的各种哲学唯心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坚决地捍卫了哲学唯物主义,并且多次说明,一切离开这个基础的倾向都是极端错误的。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最明确、最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止在18世纪的唯物主义上,而是把哲学向前推进了。他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用黑格尔体系(它又导致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成果丰富了哲学。这些成果中主要的就是辩证法,即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认识是相对的。不管那些“重新”回到陈腐的唯心主义那里去的资产阶级哲学家的学说怎样说,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如镭、电子、元素转化,都出色地证实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而且把它贯彻到底,把它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过去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这种科学理论说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如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例如从农奴制度中生长出资本主义。

正如人的认识反映不依赖于它而存在的自然界即发展着的物质那样,人的社会认识(即哲学、宗教、政治等等的不同观点和学说)反映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设施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我们看到,例如现代欧洲各国的各种政治形式,都是为巩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就是专门研究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

马克思以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形成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通过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继续了他们的事业。他严密地论证了并且彻底地发展了这个理论。他证明: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决定的。

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商品)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表现着各个生产者之间通过市场发生的联系。货币意味着这一联系愈来愈密切,把各个生产者的全部经济生活不可分割地联结成一个整体。资本意味着这一联系进一步发展:人的劳动力变成了商品。雇佣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土地、工厂和劳动工具的占有者。工人用工作日的一部分来抵偿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的开支(工资),工作日的另部分则是无报酬地劳动,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这也就是利润的来源,资本家阶级财富的来源。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资本压迫工人,使小业主破产,造成失业大军。大生产在工业中的胜利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但是在农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现象:资本主义大农业的优势日益扩大,采用机器愈来愈广泛,农民经济纷纷落入货币资本的绞索,由于技术落后而日益衰败和破产。在农业方面,小生产的衰败的形式虽然不同,但是它的衰败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资本打击小生产,同时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并且造成大资本家同盟的垄断地位。生产本身日益社会化,使几十万以至几百万工人联结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经济机体,而共同劳动的产品却被一小撮资本家所占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愈来愈严重,危机日益加深,争夺市场的斗争愈来愈疯狂,人民群众的生活愈来愈没有保障。

资本主义制度在使工人愈来愈依赖资本的同时,也造成联合劳动的伟大力量。

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从商品经济的萌芽,从简单的交换一直到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到大生产。

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无论老的或新的)的经验,使工人中一年比一年多的工人清楚地看到,马克思这一学说的正确性。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获得了胜利,但是这一胜利不过是劳动对资本的胜利的前阶。

当农奴制被推翻,“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时候,一下子就暴露出这种自由意味着压迫和剥削劳动者的一种新制度。于是反映这种压迫和反对这种压迫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就立刻产生了。但是最初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谴责它,咒骂它,幻想消灭它,臆想较好的制度,劝富人相信剥削是不道德的。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然而,在欧洲各国,特别是在法国,导致封建制度即农奴制崩溃的汹涌澎湃的革命,却日益明显地提示了阶级斗争是整个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战胜农奴在阶级而赢得政治自由,没有一次不遇到拼命的反抗。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是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才在比较自由和民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马克思的天才就在于他最先从这里得出了全世界历史所提示的结论,并且彻底地贯彻了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阶级斗争学说。

只要人们还没有学会透过任何有关道德、宗教、政治和社会的言论、声明和诺言,揭示出这些或那些阶级的利益,那他们始终是而且会永远是政治上受人欺骗和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的牺牲品的。只要那些主张改良和改善的人还不懂得,任何一个旧设施,不管它怎样荒谬和腐败,都由某些统治阶级的势力在支撑着,那他们总是会受旧事物拥护者的愚弄。要粉碎这些阶级的反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必须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找出一种力量,教育它和组织它去进行斗争,这种力量可以(而且按它的社会地位来说应当)成为能够除旧立新的力量。

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在全世界,从美洲到日本,从瑞典到南非,无产阶级的独立组织正在不断增加。无产阶级一面进行阶级斗争,一面受到启发和教育,他们逐渐摆脱资产阶级社会的偏见,日益紧密地团结起来并且学习怎样衡量自己的成绩,他们正在锻炼自己的力量并且在不可遏止地成长壮大。

 

【学习导读】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于1913 3月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而写的一篇重要文章,最初发表在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办的《启蒙》杂志(月刊)3 (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专号)上。这篇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和主要组成部分,作了权威性的阐释。

一、写作背景

20世纪初,世界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战争和革命的因素都在迅速增长,世界历史进入新的革命风暴时期。马克思主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斗争,战胜了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思潮,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也加紧了反马克思主义、反工人运动的活动,在革命政党内培植代理人,支持这些人在工人运动内部进行破坏。

同时,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公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的“修正”,肆意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在此影响下,西欧国家的一些社会党不论是思想上还是组织上,都逐渐脱离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改良主义道路。他们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宣扬阶级合作,取消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修正主义已经成为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主要的危险。在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反革命势力在思想战线上也大举进攻,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相呼应,恶毒攻击布尔什维克党,声称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俄国的国情,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妄图使工人运动离开革命的轨道。一时间,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受到取消主义、召回主义、路标主义、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党员的思想出现了严重的混乱。

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党内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列宁在认真研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大量占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集中撰写了一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

二、内容介绍

列宁在文章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简要介绍,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的阐述,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性。

文章一开始,针对资产阶级诬蔑马克思主义是“有害的宗派”,列宁鲜明指出,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马克思学说是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文章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而彻底的哲学唯物主义

任何一个时代的哲学虽然归根结底都是由经济决定的,但是它的创立却需要以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作为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先导而出现的哲学形态,其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其中,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列宁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概述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大致脉络,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为两种哲学思想体系由来已久, 到了18世纪末,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唯物主义成了唯一彻底的哲学。他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坚决地捍卫了哲学唯物主义,并且多次说明,一切离开这个基础的倾向都是极端错误的。他们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对自己的观点作了最明确和最详尽的阐述。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停止在18世纪的唯物主义上,而是把哲学向前推进了。其工作成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德国古典哲学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抛弃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汲取了它的辩证法思想;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唯心主义的和宗教伦理的杂质,批判地汲取了它的唯物主义思想,使唯物主义同辩证法实现了有机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二是把这种辩证唯物主义从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进一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哲学思想伟大变革的重要标志,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列宁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说明,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历史才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同时,历史唯物主义又说明,正如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 (这种客观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认识而存在)的反映那样,人对社会的认识(即哲学、宗教、政治等的不同观点和学说)则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反映。他强调“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来观察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政治形式,就会看得很清楚:它们都是为巩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2.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在文章中,列宁简要介绍了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框架。他指出,马克思之所以特别注意研究经济问题,是因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列宁概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大致脉络,指出其直接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以前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在他们的研究中已经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严密地论证并且彻底地发展了这个理论,认真考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从商品交换开始,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背后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雇佣工人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才是利润的来源,是资本家阶级财富的来源,形成了剩余价值学说。列宁强调,“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列宁认为,由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资本反转来压迫工人,使小业主破产,造成了失业大军。生产本身的日益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加剧,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愈来愈严重,危机日益加深,争夺市场的斗争愈来愈疯狂,人民群众的生活愈来愈没有保障,从而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就愈来愈尖锐。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在使工人愈来愈依赖资本的同时,创造着联合劳动的伟大力量。”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获得了胜利,但是这一胜利不过是劳动对资本的胜利的前阶。”

3.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列宁简要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主要内容。他首先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并分析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阐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原因和条件。

列宁指出,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它既没有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没有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能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因而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他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又抛弃了其中的空想成分,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间的斗争规律中,得出了全世界历史所提示的结论,并且彻底地贯彻了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阶级斗争学说。按照这个学说,阶级斗争是有阶级存在以来的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要粉碎资产阶级的反抗,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找出一种力量,教育它并组织它去进行斗争。这种能够破旧立新、创造新社会的力量,就是无产阶级。由此,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终于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4.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之后,列宁有一段结论性的话:“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这段话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

列宁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处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从空想变成科学,正是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以唯物史观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工具;用这种哲学作指导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背后发现了资本家获得利润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正是这个阶级,成为埋葬旧社会、开创新社会的力量。

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和组成部分,完整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关系。由于这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介绍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为人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提供了很好的教材,我们党多次把这篇著作列为党员干部必读文献。今天重温这篇文章,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列宁在文章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哪个天才人物脑袋里蹦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基础上产生的,就其主要来源来讲,如果离开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在一定意义上,不了解这些理论来源,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它的价值。不仅如此, 马克思主义还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后来的发展中,也是继续批判吸收其他学说中某些正确的部分、成分和因素而不断丰富完善的。在当今中国,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要注意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努力掌握一切反映时代进步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列宁在文章中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涵盖人类社会发展、自然界发展和人的思维发展的各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各个领域,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完备而彻底的哲学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石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个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严谨的思想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就其主要来源讲的,并不否认还包括自然科学和其他文明成果等来源;三个组成部分也是就其主要方面而言的,并不否认马克思主义还包含其他内容,比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文化理论以及军事理论、新闻理论、外交理论等。学习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和组成部分的论述,要求我们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

列宁在文章中特别提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几篇重要原著,要求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和《共产党宣言》一起作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重视学习原著,下大气力读懂原著,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要求。恩格斯曾明确要求年轻一代革命者要“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多次要求党员干部要有计划地读一些马列的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也反复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且把这种学习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