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校友应邀做客百年校庆之“俊甫讲堂”

时间:2023-09-25浏览:10设置

923日至24日,值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百年校庆之际,化学化工学院积极响应,邀请多位知名校友,到学院开展为期两天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会议分别由化学化学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郭玉明和副院长李志勇主持。

其中,来自苏州大学的郑洪河教授(1990)、郑州大学的吕超教授(199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焦淑红教授(2003)、华中科技大学的王得丽教授(2003)、天津大学的黄振峰教授(2011)、香港中文大学的陈振宇教授(1982)、深圳大学的牛青山教授(198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王占东教授(2008)、太原理工大学的李立博教授(2010)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韩阿丽研究员(2011)等多位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分别在化学北楼多个会场进行了学术报告。报告围绕“基于人工SEI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聚合物老化路径化学发光监测及调控”、“高比能锂金属电池”、“氢能与燃料电池贵金属电催化”、“绿氢:水氧化过程及机理”、“抗氧化剂可以抗衰老延长寿命吗?”、“超薄聚酰胺复合膜研究进展”、“先进光源在能源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分子辨识吸附分离材料”、“面向氢能应用的原子级分散电催化材料”等主题依次展开,就当前化学、能源、材料、环境等领域的多个前沿热点问题向我院师生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各位校友表示,自己虽已毕业,但仍密切关注着母校的发展,也期望为母校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此次系列学术讲座进一步建立并加强了在校师生与已毕业校友同行间的紧密联系,强化了校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院将进一步推动校友联系常态化,为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专家简介:

陈振宇 博士,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卓敏讲席教授, 香港特别行政区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席. 本科毕业于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于美国麻省大学食品营养系。 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260余篇,总被引次数超过19800次,H因子 77。曾任美国化学学会一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同时任《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Food & Function》、《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Acta Nutrimenta Sinica》、《The Open Agriculture Journal》、《Pakistan Journal of Nutrition》、《Recent Patents on Food, Nutrition & Agriculture》、《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等杂志编委。获美国化学学会农业及食品化学研究奖、美国化学学会农业与食品学部Fellow奖、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ellow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香港中文大学优秀科研奖。

韩阿丽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B类引才计划入选者。201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杜平武教授(国家杰青)。2016年至2021年先后在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师从Lain-Jong Li教授)和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和王定胜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韩阿丽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基于无机纳米材料及原子级分散材料结构的可控合成及优化,实现可持续电能在洁净氢能及高附加燃料分子的高效、廉价存储及转换。至今共发表40余篇SCI论文,其中共同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0余篇,包括1Nat. Commun.2Angew. Chem. Int. Ed., 1Nano Lett.1ACS Nano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择优支持项目,辽宁省优秀青年科学项目。

黄振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获得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一等奖。2011年在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取得学士学位,2016年在天津大学硕博连读取得工学博士学位,2016-202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职博士后研究员职位。面向国家对清洁能源和碳中和的战略需求,近年来从事能源分子(主要包括水、氢气、氧气、氮气等)的光、电催化转化及反应过程强化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研究成果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MaterialsMatter等期刊发表40篇,10篇入选ESI热点/高引论文,引用超过8500次,H因子33。担任Frontiers Catalysis期刊的评审编辑以及SmartMatTransaction of Tianjin University期刊的青年编委。

李立博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山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新型多孔材料制备、功能化及能源气体分离方向研究,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hemistry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ICHE. J.等国际化学化工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引用60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荣获 2021 年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二等奖(排名 1)、2021 年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2)、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中国分子筛新秀奖等。

吕超 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现任Analytical Methods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分析试验室》等期刊副主编,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合材料早期老化荧光检测及其寿命预测、材料结构光谱表征新方法、及纳米材料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国家“973”计划课题等项目10余项,以通讯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CS Central ScienceChemical Science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批中国发明专利15项,专利技术转化2项。获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1项和企业标准3项。获得2015年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牛青山 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982年本科毕业于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化学系,1990年获美国密执安理工大学(MTU),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从事有机光化学专业博士后研究,1992年至1994年美国内布罗斯加(Nebraska)大学从事金属有机专业博士后研究,1994年至1997年担任美国康乃尔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高分子材料专业教授助理。2014年起,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现任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王占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首席科学家,2019年入选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燃烧反应动力学、燃烧诊断学、同步辐射应用等。基于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技术,对发动机燃烧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Proc. Natl. Acad. Sci.Prog. Energ. Combust. Sci.Combust. FlameProc. Combust. Inst.J. Am. Chem. Soc.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得国际燃烧学会首届杰出研究奖,国际燃烧学会Bernard Lewis奖。担任国际燃烧学会ECAC委员会委员,全国分析与应用热裂解学术联合会常务理事,20192020年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反应动力学分论坛程序委员会委员,第七届青年燃烧会议层流火焰与燃烧反应动力学专题程序委员会委员,第八届青年燃烧会议层流火焰与燃烧反应动力学专题负责人等。

郑洪河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本科毕业于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化学系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01年获得湖南大学材料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回到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任教,2004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合作研究, 2007年进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2010年回国加盟苏州大学,负责组建了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先后任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系中国电化学会化学电源分会召集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会理事,中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储能科学与技术》和《电源技术》杂志编委等。现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二级教授、 江苏华盛锂电材料研究院院长、苏州华赢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领域包括先进碳素材料、软功能介质材料(电解液和粘结剂)和锂离子电池工艺学等,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科技部863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出版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科学著作2部。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一区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57(已授权27)20162021先后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王得丽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2008年获得武汉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做博士后,2013年初任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化学化工青年创新奖、“中表镀-安美特”青年教师奖。研究领域为新型电化学能源与环境材料的结构设计以及性能优化,主要包括氢能与燃料电池,储能电池(锂/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11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博士点新教师基金、湖北省科技晨光计划等项目。担任《J. Chem. Phys.》副主编,《电化学》、《储能科学与技术》、《Chin. Chem. Lett.》、《Nano Mater. Sci.》、《Energy & Fules》、《JPhys Energy》、《Chem-Asian J.》杂志编委以及加拿大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研究院青年委员。

焦淑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焦淑红博士于2011年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回国后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目前主要从事高比能二次电池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先进电池体系的材料设计、界面调控和机理研究,在Nat. Energy, Nat. Commun., Joule, PNAS,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目前担任《Science China Materials》编委、《物理化学学报》编委、《SmartMat》青年编委,以及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

                     (化学化工学院 原洋)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