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竞相出彩献百年】曹治国:步履不停开新篇 前路迢迢育英才

发布时间:2023-12-31浏览次数:1825

【编者按】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环境学院的办公室内,有一张桌案前数年如一日地点着一盏灯,灯光照亮了曹治国辛勤工作的身影,也指引着环境学院众多青年英才披荆斩棘、坚定向前。从教学科研到行政管理,无论面临多艰巨的任务,曹治国都一身锐意,用拼搏进取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克服了难题,赢得了荣誉。

从清华大学毕业的他,义无反顾地来到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任教,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他毫不畏惧,带领一群热爱科研的人,开创了一片天地……


坚定信念 脚踏实地

1984年,曹治国出生于郑州巩义的一个小乡村,身为农民的父母没有办法在求学之路上给他太多帮助,却始终坚信教育会对孩子一生产生深远影响。这个抚育了三个孩子的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但曹治国的父母却毅然表示,只要孩子愿意继续攻读,不论多艰难,家里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供给。这让彼时还是少年的曹治国暗下决心,不能辜负父母的倾心栽培,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刻苦读书、脚踏实地,在求学之路上越走越远。这段经历同样也培养了曹治国独立性、主动性强的性格,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科研上,他都能够坚定自己的选择,奋力拼搏,遇到困难不过多求诸外力,更愿意磨练自己。

从本科走到博士,曹治国一步一个脚印,理想的种子也从萌芽到开花结果。他本科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从此便和环境领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步步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他愈发被环境专业的“内在美”所吸引,双方也由最初的“互不相识”到“惺惺相惜”。当时国内暴发的一系列轰动性的环境事件,诸如2005年的松花江石油泄露、太阳湖蓝藻暴发,让还是学生的曹治国忍不住深入思索环境专业的深刻意义和发展前景,并立志通过自身的学习研究在环境领域办实事、解难题。

明确了学习目标后,曹治国前行的脚步更为坚定,他选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进行深造,于2010年进入清华大学,师从余刚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曹治国围绕室内污染物外暴露精准测量,阐明了降尘粒径在阻燃剂暴露测量中的关键作用与机制并构建了暴露测量新方法;发现了降尘中阻燃剂暴露的春季脉冲效应,填补了国内外多项空白。其中一篇论文(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2,49,24-30)被认定为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他还曾先后前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荣获了高廷耀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和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多年奋斗,多年投入,曹治国的科研路上繁花渐开,这不仅得益于他勇于钻研,还与同行的指导与鼓励分不开。曹治国提起,在攻读硕士期间,导师虽然很忙,但还是会为学生尽力创造发展的机会。他就曾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主要从事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关的研究。提到这些,曹治国感慨道:“当时我应该是课题组里第一个做这方面研究的,也正是依托这个项目,我和其他顶尖院校的课题组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这对我后来大的发展方向有很大帮助。”除了导师,阅历更为丰富的师兄师姐也为曹治国传授了许多经验。在最初攻读博士学位时,善于钻研的曹治国在学习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问题,经验尚浅的他在师兄的鼓励下,通过问题梳理和文献调研在专业研究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将成果发表在了当时鲜少有中国人涉足的环境领域顶级期刊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之上。

尽管曹治国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但他的脚步从未停歇。近年来,曹治国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项目一等资助、以及“中原英才计划”——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3000余次,还受邀参编了英文专著 Emerging Halogenated Flame Retardants in the Environment,并荣获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等多项荣誉。他还是目前河南省环境领域唯一的国家优青获得者。



开拓创新 勇攀高峰

“没有条件我们去创造条件,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势。”这是曹治国来到师大之后一直坚持的信念。2014年,曹治国从清华大学毕业来到环境学院,“刚来的时候,学院办公空间紧张,仪器设备和实验室也比较匮乏。”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曹治国主动请缨担任学院科研秘书,建立科研团队,着手开展科研工作。

“当时没有研究生,我们就开始培养本科生来做助手。同时,积极在外面寻求合作。”没有人力,曹治国就培养大二的学生进实验室,没有物力,他就借用其他教师的实验室,甚至向外探求合作。直到2021年上半年,乘着东校区综合实验实训楼竣工验收的东风,曹治国迅速将所有老师的实验室搬迁至了新大楼中,确保每位老师都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来专心开展科研工作,打破了实验场地不足这个多年以来制约学院发展的桎梏。“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从原来2012年20多个人,到2022年已经是近110人。”曹治国带领环境学院的科研事业一路披荆斩棘,开辟出真正属于环境学院的科研发展道路。

2020年,为了带领环境学院大步向前走,曹治国主动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担任环境学院副院长,开始主持工作。在这之后,他更是忙的不可开交,行政管理工作量猛增的同时,他也从不停下科研的步伐。“我当时分管教学和行政,遇上学校的大改革,事情实在很多,但职责所在,还是要扛起担子。”一年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曹治国都全身心投入学院建设中,逐渐从在科研中“单打独斗”变成行政科研“齐头并进”。

作为环境学院的“领头羊”,曹治国敏锐地发现了环境学院需要引进新鲜血液,加强外界合作的现实情况。为了改变这一困境,他持续为青年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开通“绿色通道”,为环境学院吸纳更多人才。“理工科要发展就要加强外联。我们的一个优势就是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跟外界的合作,取得的成果也更容易得到外界认可。”在不断努力下,曹治国通过软引进等方式成功地与6名国家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签约,引进博士20余人,为切实提升学院科研潜力,壮大人才队伍做出了卓越贡献。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曹治国深刻牢记自身使命、积极担当作为,努力书写人生的每一个新篇章。在求学时期,他是积极上进、刻苦学习的青年才俊;在工作时期,他是尽职尽责、殚精竭虑的团队骨干;拿起教案,他更是润物无声、教导有方的益友良师。拥有多重身份的他,能将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国家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为了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曹治国在教育学生时始终秉承着“求真务实、治学严谨、追求卓越、敢于质疑”的十六字箴言。在培养学生时,他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技巧和研究方法,并且确保“离开了我,还一样能行”。“培养学生的基础是认识学生。”曹治国甘当学子们的镜子,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认为勤奋是学子手中最有力的武器,也是最好的奠基石。在此基础上,他鼓励学生要掌握高效学习的技巧,并形成批判质疑的习惯和思维,如此才能更好地“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曹治国主张教育要“因材施教”。对本科生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在研究生的培养中,为了让学生们在科研中少走弯路,他以自己在科研上走过的路、吃过的苦为鉴,总结成宝贵经验并不断告诫学生“做事一定要专注,做事必须有重点,做事要提高效率,集中精力,趁热打铁”。博士作为学习较为成熟的阶段,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扩大专业见识,了解领域内、行业内的事情,不能“只学习”,还要“会学习”,这样大部分选择科研的学生才能很好胜任科研工作。

在生活中,曹治国平易近人、知人善任、以身作则的作风令人如沐春风。每个寒暑假,都能看到他为留校学生们忙前忙后,做好保障工作的身影。全国疫情暴发之际,他悉心关照课题组的成员,了解他们的难处并积极提供帮助;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他带头参与到抗洪救灾工作中,并自费为被困学生购买生活物资。此外,他还鼓励学生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科研之余,还需要适当的锻炼,保证休息和工作时间都有规律。

正是由于曹治国“刚柔并济”的教育方法,才能让他在教育领域结出极为丰硕的成果。在担任2014级本科生班主任期间,他所带班级的考研录取率创学院最高记录,还涌现出7个“学霸宿舍”,被光明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公开报道。此外,他多次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力诺瑞特杯”国家级三等奖、“挑战杯”竞赛省级二等奖和校级一等奖各1项、“互联网+”竞赛校级一等奖1项;1名研究生获得“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他带领的多名学生先后被保送到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进入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的团队深造。精育良才,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和储备环保科技专业人才队伍是曹治国所期望并一直践行的信念。在环境学科教育事业的漫漫长路上,曹治国不改初心,坚定向前。

不论是求学、科研还是教书育人,曹治国处处都遵循着“严谨踏实”的原则。他在严谨中求学,不断进取,一路走到最高学府;在严谨中搞科研,开辟天地,带领环境学院创造接连不断的奇迹;在严谨中教学,倾尽心血,培养出一批批出色的专业人才。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曹治国办公室的灯常亮不熄,这位青年学者的路还在前方……



人物简介:

曹治国,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环境学院院长、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河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新乡市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大气新污染物环境暴露及健康效应相关研究。荣获国家优青、欧盟“玛丽·居里学者”、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廷耀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多项荣誉和奖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3000余次。

(大学生记者 白润林 李欣悦 覃皓越)


Baidu
sogou